作者:郭嘉琪、杨琦 图片:杨琦 审核:黄成毅
为精准掌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实效,持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量,10月21日下午,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黄成毅深入3教423B教室,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进行专题调研。党委办公室黄杵睿老师、党支部书记潘恒宇及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全程参会。
会议伊始,潘恒宇带领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他结合讲话核心要义,从四大维度展开解读:在根本方向上,强调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老一辈事业根基,为民族复兴筑牢政治保障;在发展推进上,回顾今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效,明确深化改革开放与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的重要性;在民生与主权层面,重申“人民至上”理念,解读“一国两制”实践要求,强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与外部干涉、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在国际担当上,指出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多边主义推动“四大倡议”落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后,党支部副书记李紫琪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为主题,领学习近平重要理论文章。她围绕“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五大关键点,系统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根基、发展动力、精神基因、支撑力量与情感纽带,让党员们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以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路径。
在交流研讨环节,黄成毅逐一邀请支部党员结合如何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议题踊跃建言,提出优化建议:理论学习推行“丰富形式、分类开展”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平台推送资料、线下聚焦重点专题研讨,坚决杜绝“走过场”,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会议组织实行“小组分工负责制”,明确领学、记录、研讨引导等环节职责,以责任压实提升党员参与积极性;实践活动紧扣支部专业特色,结合红色教育基地、环保实践阵地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在创新形式的同时严控党费支出,实现“高效、务实、节约”;党员互动环节引入“党史趣味答题”“理论知识竞猜”等形式,在强化理论储备的同时活跃支部氛围;支部工作需深度融合研究生专业学习,通过“党建+学术研讨”“党建+科研实践”等多元形式凝聚支部合力,既要严守组织纪律,更要主动探索创造性工作方法;
会议最后,黄成毅立足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从七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通过支部常态化谈心谈话增进党员间相互了解,筑牢支部团结基础与心理认同,促进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二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与内容,避免“同质化”,提升活动吸引力;三是强化党员教育,严格落实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敢于较真碰硬,推动支部成员自我革新;四是通过集体活动、互助帮扶等强化党员归属感,增强支部凝聚力;五是以党建引领科研、学习与服务,推动党员将初心使命融入本职工作;六是对标“样板党支部”建设标准,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七是始终践行群众路线,主动联系服务非党员同学,引领共同进步,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八是严把党员发展关,定性评价与客观条件审核相结合,协同开展推优入党工作,确保党员发展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
此次调研不仅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更是为推动学院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夯实基础、明确路径,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