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应环境生态工程系的邀请,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林立,在第四教学楼为环境学院2017、2016级全体学生作一场以“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主题的讲座。 林立长期从事轻工产业工业废水的处理,等了然于胸。他结合自己多年经历以及四川环保现状,从环保行业发展、环保工程技术、环保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让学院低年级同学更加了解行业动态,点亮大家前行的明灯。 讲座后,同学们与林老师进行了
——环境学院深入贯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精神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9月5日,环境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结合学院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教职工教学科研实际,以具体工作为抓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两学一做”推进会和全校中层干部大会精神。院长张世熔、党委书记袁志香及全院教职工出席。会议由环境学院副院长邓仕槐主持。 抓住“三个群体” 做实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强调,学院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环境学院党委扎实做好指导,学做结合,紧密围绕科研教学型学院办学理念,强化内涵建设的中心任务和迫切要求,立足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时代内涵,将“两学一做”落实在本科生日常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主动抓好学科专业建设,狠抓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工作,9月2日下午,环境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举办的“绿创未来”育才工程系列活动之“三创”大赛拉开帷幕,大赛第一板块“科技创新竞赛
9月5日7:40,随着第一位新生抵达迎新报到处,环境学院2017届迎新工作正式开始。虽然经历了连续的阴冷天气,但是报到第一天便迎来了晴空万里,似在欢迎21个省市新生的到来。迎新报到点处,志愿者们身穿白底绿印的志愿者服装,挂着工作牌,为来校注册报到的环境学院新生提供全方位热情服务。 鼓励自主报到 迈出独立第一步 今年环境学院着力开展新生自主报到举措,培养新生独立入校的能力。从新生进校报到的第一
8月9日-12日,环境学院沈飞教授一行5人应邀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暨2017年生物质能专委会学术年会,与来自全国涉及生物质能源研究的100多家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代表400余名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会上,科研院所的生物质能源领域专家及国内高校从事生物质能研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燃料技术、生物质成型及生物质发电技术等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环境学院‘协同育人’理念非常好,将学生交给学院我们很放心。”环工2017级1班秦嘉雷的爸爸表示。 “学院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实在太有必要了,不虚此行。”环科2017级3班胡政天的妈妈在微信群上告诉家长们。9月,环境学院在稳步开展新生接待工作的同时,始终秉承学院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多种方式,建立“家院协同”新常态。 学院采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校沟通模式,在今年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效果。线下,在9月6日
9月9日上午,环境学院2017届新生一早便来到图书馆报告厅,观摩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举办的“绿创未来”育才工程之“三创”大赛的科技创新竞赛半决赛。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袁志香、教务处副处长陈礼清、学生处副处长兼团委副书记冷军、校团委副书记陈从楷等出席半决赛并担任评委。 观摩现场,12名学术创新类参赛选手通过公开学术报告和竞赛答辩的形式,围绕重金属、气候、生物炭、微生物等时下科研热点项目,展示自己自主设计
9月4日12:40,环境学院2017年暑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选暨“绿创未来”系列活动之社会实践答辩在4b206顺利举行。党委办公室主任杨娟,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团委书记李晓辉,学生团委副书记胡斯威,学生会副主席秦政以及各实践团队队长参加此次活动。 各实践团队利用ppt与实践报告册相结合,阐述本团队实践内容与社会影响。本次社会实践主题也呈现多样化,涉及到环保,扶贫,支教,阅读,运动等社会热点问题
9月3日10:30,环境学院2017级新生班主任助理培训会在一教408顺利召开。党委办公室老师张宇主持会议,2017级各新生班主任以及班主任助理参加此次培训会,各新生班主任助理认真听取优秀助班的经验分享。 培训会伊始,由来自2014级的优秀班主任助理熊中豪为2017级新生班主任助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经历中他分享自己担任助班这一年来所获得的宝贵工作经验,为新生班主任助理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院长张世熔介绍慰问领导,表达对新同学的欢迎 党委书记袁志香关心新生生活,询问入寝第一天的感受 副院长邓仕槐向新生介绍学院概况,解答新生疑问 环境生态工程系主任张延宗讲解专业发展前景,要求新生踏实学习 学院领导与新生亲切交谈 新生们对学院领导下寝讲话报以热烈掌声
今年是我国立足改革、精准脱贫的重要之年,全国多地贫困地区凭借国家政策带动地区扶贫的政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环境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也紧随国家改革新政策,开展了以“立足国家改革,精准地区扶贫”的特色扶贫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为实践地实行脱贫助力。 下村入户,助力精准扶贫 在走访康定市炉城镇部分脱贫及未脱贫人家中,伯伯李志刚表示:“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政府提供资金修缮房屋,提供护林
酷暑盛夏,不负少年正青春,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正火热进行。25支学院各类型社会实践队伍,8支校级重点团队,共计300余名环境人分赴西昌,广元,乐山,雅安,巴中等全国几十个市县,开展以专业助力环保,行动促进发展,具有环境学院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 着眼新素养提升,彰显生态文明 环境学院倡导“着眼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助推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生态发展理念,从文化、经济、环保三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八月初,环境学院“雏菊”支教队前往阿坝州小金县新格乡新格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正当团队的支教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给这些本想陪新格孩子渡过欢乐暑假的川农学子带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 地震发生时,当地震感明显,人群反应较大。处于就寝状态的“雏菊”团队判断灵敏、反应迅速,全队及时有序疏散至操场,无一意外事件发生。21时40分许,待队员情绪稳定后,团队
“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让更多人亲近环保。”这是所有环境人的使命。 7月10日,环境学院“绿行者”小分队怀揣传递环保理念、增长环保意识的初衷来到了重庆市武隆区,开展“倡导绿色生活,构筑低碳未来”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环保局的联系与配合,小分队在活动中向武隆区居民传达绿色环保理念、贯彻绿色发展精神。 “绿行者”实践小分队成员以走访和设点宣传的形式将绿色化生活方式的概念带到街头、带进
“红军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更促成一个新中国的诞生。”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心向绿-寻绿小分队”成员在参观完苍溪县红军渡后清楚的认识到。 7月12日,“心心向绿-寻绿小分队”一行人乘车抵达苍溪县红军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回顾红军长征历史,深切缅怀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