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

环境学院: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优良教风学风

时间: 2018-05-15 点击次数:


环境学院自启动学风建设以来,在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开展了系列师生互动,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以优良教风促学风建设。

活动为媒构新型师生关系

“写给张世熔老师的头衔不少啊,说明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多样的!”“最帅老师头衔下出现好几次罗玲老师,罗老师好酷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评价老师,更像是平等的朋友。”同学们在环境学院开展的“最·魅力教师”头衔征集活动上说到。党委副书记黎明艳表示:“以头衔征集活动这样一种形式,打通了学生向老师表达的一种渠道,以前对老师的评价大部分是私下说,通过评选,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肯定,也提升了教师职业荣誉感。”

与此同时,学院通过线上开辟“环境信使”反馈渠道,线下定期收集学生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反应意见、提出建议、大胆吐槽的平台。通过传统渠道与新媒体发声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切实高效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李浩源说:“这样的信息反馈方式,让我们能更方便、自由、随时随地地表达对老师、学院、甚至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感觉到学院对学生意见的高度重视。”

老师们的初心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心声传达?学生们也很期待了解。“正在筹备的‘教师心语’活动将亮出教师们的职业初心、职业使命、职业操守、职业承诺,即是对于教师的鞭策,更是让同学们深度了解老师的渠道。”学院党委书记袁志香谈到。

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媒,打破师生之间的固有认识,搭建师生亲近的桥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想法的同时,也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学院开展的一系列师生互动活动,不仅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注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学术引领促新型师生关系

环境学院“绿创未来”育才工程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强化专业特色与教师分类指导,诞生了许多学术创新类项目,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深化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去年暑假开始,学生们就积极准备,与导师不断沟通交流,推进研究过程与成果。“我的论文每次发给导师,他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并修改,即使他很忙,晚上很晚也都会发给我。他对他的学生都是如此,我们都感受到他的认真负责,以至后来我们都养成了习惯,哪怕等到凌晨1点都会等来回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刘川源说道。

此外,在学院组织开展的“绿创未来”学术启蒙活动中,150余名同学首次进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在学习了解过程中,老师们一一和同学们介绍实验仪器及分析测定方法,过程中同学们不停询问,老师们也耐心回答,在指导下还进行了动手操作;核知识的欠缺总是令同学们“谈核色变”,在四川省核辐射站开放日当天,同学们踊跃报名,49名同学前往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中心站,听取专家的讲解,与教师共同体验穿戴防辐射套装、无人机监测等项目。从线上到线下,从办公室到实验室甚至户外,从独立学习到互相沟通交流,师生间的学术探讨不断扩展加深。

以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为本,加强师生之间的内在认识,拉近师生学习的距离。让学术科研之风盛行,让优秀品质发扬,不断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营造轻松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为促进师生新型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风建设助新型师生关系

在“生态环保先锋论坛”以及“互助课堂”的开展,学院7个科级单位及1个研究所轮流主持承办学术论坛,通过教育教法交流、教学案例分析、教改问题探讨、名师公开示范课、企业见习等形式,搭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

学院先后召开新进教师座谈会、新生班主任座谈会、毕业班班主任座谈会,以会代训、以会代学,院领导与不同类型的教师围绕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进行讨论,以传帮带的形式密切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联系,力促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更加顺利推进。

新型师生关系和教风学风互相促进,互生共赢。学院狠抓新时代教风建设,开展系列教风建设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深化师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专业自信,为给专业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奠定师资力量基础。

(文/环境学院)


 


 

 

 

 

上一篇:寻找“最美班助” 建设优良班风

下一篇:以本科生学术启蒙 促环院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