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正文 >

张小洪课题组在中国水稻生产的“资源-碳-污染”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 2025-11-18 点击次数:


作者:马小涵 审核:黄成毅

水稻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高、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突出的多重压力。如何实现资源利用、碳减排与污染控制的协同增效,是当前农业绿色转型的核心难题。为此,张小洪课题组与农业农村部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合作,以2020年中国省级水稻生产为研究对象,融合碳足迹分析、能值评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揭示了“资源-碳-污染”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提出了区域差异化的优化策略。

该研究以“Spatial vari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resource–carbon–pollution in Chinese provincial rice cropping in 2020 and related driving forces”(2020年中国省级水稻种植系统资源-碳-污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力)为题,近日发表于工程技术领域综合代表期刊《Energy》(2024年影响因子9.4;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N2级)。论文第一作者为2021级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博士研究生马小涵,通讯作者为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吕严凤博士和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张小洪教授,第一完成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

在“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该研究不仅为区域水稻生产系统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作物系统的可持续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决策工具。张小洪课题组持续致力于将低碳理念与传统农艺深度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生态环境专业人才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544225049527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张小洪课题组在中水再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取得新进展